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| 关于我们
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关于我们 热点新闻 工作动态 成员风采 健康常识
 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常识 > 正文  
“一两茯苓一两金”,入膏方,尤其适合中老年人!


说到茯苓,很多人、很多家庭都会感觉特别熟悉,它不但常常出现人广东人的汤锅中,也常常会想到知名的北京特色小吃“茯苓饼”。茯苓又称云苓、茯灵、松苓等,是一味药食两用的常用中药,自古被视为“中药八珍”之一,是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上品药材之一。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菌的干燥菌核,它的黑褐色的外皮称茯苓皮,用于利水消肿;内部淡红色者称赤茯苓,用于清热利湿,内部白色者称为白茯苓,用于健脾渗湿。值得注意的是,土茯苓和茯苓完全不同,土茯苓属于清热解毒类药物,应区别对待。


相传,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,唐宋时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。他曾指出,茯苓饼“以九蒸胡麻,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,日久气力不衰,百病自去,此乃长生要决”。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,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。


白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,具有利水渗湿,健脾安神的功效。《用药心法》指出“茯苓……除湿之圣药也。”与其他祛湿药不同,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,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,加之其药性平和,既可驱邪,又可扶正,利水而不伤正,因此对于长期居住于岭南湿热之地的而至脾虚湿盛患者尤其适宜。如果出现脾胃不和,泄泻,腹胀者可以单用茯苓或与炒扁豆、炒薏苡仁、芡实等共同煮粥或熬汤食用。


此外,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茯苓能治疗“惊邪,恐悸”,“久服安魂,养神”,说明白茯苓还有安神的功效,若出现心神不宁,伴有精神疲倦,乏力,面、唇苍白、心烦失眠等不适者,茯苓可以与当归、莲子、党参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,有健脾益气安神的功效。


白茯苓的养生功效自古以来都相当受重视,《经验后方》记载,常吃茯苓至百日的,可以肌肤润泽、延年耐老。宋代文学家将茯苓做成茯苓饼,认为“以九蒸胡麻,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并为食之,日久气力不衰,百病自去,此乃长生要诀。”清代,茯苓饼是宫廷中的名点,慈禧太后很喜欢吃茯苓饼,后来成为老北京的传统滋补点心。茯苓香气浓郁,具有健脾补中、安神等功效,气短、乏力、精神衰弱、心悸、失眠等均可以经常食用茯苓饼。


主要成分:含茯苓糖、茯苓酸、蛋白质、脂肪、卵磷脂、组胺酸、胆硷、麦角甾醇和钾盐等。


性味:甘、平。


归经:入心、脾、胃、肺、肾经。


功能:利水渗湿,益脾宁心。


主治:气虚劳伤,水肿,痰饮,呕吐,腹泻,遗精,热淋,惊悸,健忘等症。


功效与作用:

滋养:中医认为茯苓有补性,能健脾补中,可能与其所含营养物质的作用有关。


养心安神,助睡眠: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曾记载茯苓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,对治疗惊邪、恐悸有很好的效果。


提高免疫力:茯苓除了在中医里赫赫有名,现代医学也证明了,茯苓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,这种物质可以促进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合成,可以加强人体外周免疫系统,对于抑制肿瘤生长,提高身体免疫力都有很好作用。


利水祛湿,消水肿:茯苓是一种药性平和的中药,既去湿又不伤正,不会把人体正常津液排出去,寒热虚实体质都可以使用。


注:

1. 文章综合自《广东省中医院》《中草药大全》

2. 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4. 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不能代替药物。


【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友情链接 奥诺康


主办单位:上海奥诺康生物科技 ICP备案编号: 皖ICP备12004102号-3
技术支持:芜湖市锋行网络 联系地址:芜湖市鸠江区九华北路175号生物药业园区 邮编:241000 皖公网安备 34020102000749号